引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国务院办公厅政府信息与政务公开办公室关于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格式》的通知(国办公开办函〔2021〕30号)及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编制公布2021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有关事项的通知》的要求,特向社会公布2021年福州市水利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本报告由总体情况,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收到和处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情况,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共六个部分组成。本报告中所列数据的统计期限自2021年1月1日起至2021年12月31日。本报告的电子版在福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www.fuzhou.gov.cn)和福州市水利信息网(slj.fuzhou.gov.cn)“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专栏公布。如对本报告有任何疑问,请与福州市水利局办公室联系(地址:福州市仓山区南江滨西大道193号6座12层,邮编:350007;电话:83352640;传真:83339396;电子邮箱:sljbgs69503 @163.com)。
一、 总体情况
2021年,我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部署要求,围绕水利中心工作,扎实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局成立了以局分管领导为组长,局机关各处室、局属各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指定专人负责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具体事务,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提供坚实组织保障。
(二)依法主动公开。以“公开是常态,不公开是例外”为原则,做到应公开尽公开。公开范围涵盖组织机构、人事变动、规划计划、资金安排、招标投标、工程建设、行政审批、政策解读等各个方面。此外还对外公布我局办公地址、联系方式,便于群众与我局的联系。做到公开行政、透明行政,将全局工作置于社会监督之下。在福州市水利信息网的“机构职能”栏目中调整了领导信息和分工、内设机构及主要职责和下属单位职责;在“政策法规”栏目中发布了国家法律11篇、行政法规24篇、部门规章24篇、地方性法规22篇、其它规范性文件11篇、政策解读4篇;我局政策法规与行政审批处对“网上办事”栏目中的部门服务审批项目进行了梳理共29项,在网站设置滚动更新播放办理审批情况;在“政务公开”栏目中发布了工作动态244篇、规划计划8篇、专题信息203篇、统计信息1篇、财政资金15篇(其中公开了市水利局本级及属局各单位2020年度财政决算情况和2021年度财政预算情况)、重大项目39篇、应急管理30篇、人事信息9篇、监督检查23篇;在“普法宣传教育”栏目发布了23篇;“水旱灾害防御”栏目中发布了工作动态39篇、安全生产19篇;在“通知公告”栏目发布了80篇;在“党建工作”栏目发布了机关党建47篇;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专栏发布了7篇;在“公众参与”栏目发布了民意征集4篇、网上调查4篇;在“图片新闻”栏目发布了36篇;及时删除过时的信息。在“中国福州”门户网站的政务信息栏目“信息公开目录”发布了31件。在“福州水利”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信息129篇,订阅(关注)数2875;在“福州河湖长制”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信息17篇,订阅(关注)数750;在“闽都江河志”抖音公众号上发布32篇信息,订阅(关注)数达到41000。
(三)严格依申请公开。为提升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办理质量,我局对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的受理、转办、答复、归档等流程进行完善,落实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及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办理工作的通知》,规范答复文书。2021年共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3件,其中自然人申请2件,商业企业申请1件,均在法定期限内办理完毕。同意公开答复1件,已经公开答复2件。
(四)政府信息管理。严格落实政府信息保密审查制度,生成的政府信息经保密审查后确定公开类别,严守信息安全。公开的信息严格按照公开期限要求进行公开和撤销,在中国福州门户网站上公开的公文,均按要求于成文后7个工作日内上网公开。
(五)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建设。充分发挥信息公开栏、门户信息网站优势,在网站上设置“网上办事”、“公众参与”专栏,并链接“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与群众互动交流;拓展“福州水利”“福州河湖长制”微信公众号、“闽都江河志”抖音号等新媒体,由专人做好管理维护工作。召开福州市防汛备汛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1场,局领导参加福州电视台新闻频道党风政风热线1场,局长参加福州市人民政府网站高端访谈1场、“厅说福建”视频连线1场,发布我市水利信息和解读水利相关工作。积极参加“福州听我说”广播栏目,扩大受众范围,畅通政企民沟通渠道。
(六)强化监督保障。我局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对政府信息公开的协调力度,把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纳入本年度绩效评估考核指标,自觉接受社会评议和察访核验,2021年未发生责任追究的问题。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第二十条第(一)项 |
|||
信息内容 |
本年制发件数 |
本年废止件数 |
现行有效件数 |
规章 |
0 |
0 |
0 |
行政规范性文件 |
1 |
0 |
3 |
第二十条第(五)项 |
|||
信息内容 |
本年处理决定数量 |
||
行政许可 |
142 |
||
第二十条第(六)项 |
|||
信息内容 |
本年处理决定数量 |
||
行政处罚 |
7 |
||
行政强制 |
7 |
||
第二十条第(八)项 |
|||
信息内容 |
本年收费金额(单位:万元) |
||
行政事业性收费 |
1973.24 |
三、收到和处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情况
(本列数据的勾稽关系为:第一项加第二项之和,等于第三项加第四项之和) |
申请人情况 |
||||||||
自然人 |
法人或其他组织 |
总计 |
|||||||
商业 企业 |
科研 机构 |
社会公益组织 |
法律服务机构 |
其他 |
|||||
一、本年新收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数量 |
2 |
1 |
0 |
0 |
0 |
0 |
3 |
||
二、上年结转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数量 |
0 |
0 |
0 |
0 |
0 |
0 |
0 |
||
三、本年度办理结果 |
(一)予以公开 |
2 |
1 |
0 |
0 |
0 |
0 |
3 |
|
(二)部分公开(区分处理的,只计这一情形,不计其他情形) |
0 |
0 |
0 |
0 |
0 |
0 |
0 |
||
(三)不予公开 |
1.属于国家秘密 |
0 |
0 |
0 |
0 |
0 |
0 |
0 |
|
2.其他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公开 |
0 |
0 |
0 |
0 |
0 |
0 |
0 |
||
3.危及“三安全一稳定” |
0 |
0 |
0 |
0 |
0 |
0 |
0 |
||
4.保护第三方合法权益 |
0 |
0 |
0 |
0 |
0 |
0 |
0 |
||
5.属于三类内部事务信息 |
0 |
0 |
0 |
0 |
0 |
0 |
0 |
||
6.属于四类过程性信息 |
0 |
0 |
0 |
0 |
0 |
0 |
0 |
||
7.属于行政执法案卷 |
0 |
0 |
0 |
0 |
0 |
0 |
0 |
||
8.属于行政查询事项 |
0 |
0 |
0 |
0 |
0 |
0 |
0 |
||
(四)无法提供 |
1.本机关不掌握相关政府信息 |
0 |
0 |
0 |
0 |
0 |
0 |
0 |
|
2.没有现成信息需要另行制作 |
0 |
0 |
0 |
0 |
0 |
0 |
0 |
||
3.补正后申请内容仍不明确 |
0 |
0 |
0 |
0 |
0 |
0 |
0 |
||
(五)不予处理 |
1.信访举报投诉类申请 |
0 |
0 |
0 |
0 |
0 |
0 |
0 |
|
2.重复申请 |
0 |
0 |
0 |
0 |
0 |
0 |
0 |
||
3.要求提供公开出版物 |
0 |
0 |
0 |
0 |
0 |
0 |
0 |
||
4.无正当理由大量反复申请 |
0 |
0 |
0 |
0 |
0 |
0 |
0 |
||
5.要求行政机关确认或重新出具已获取信息 |
0 |
0 |
0 |
0 |
0 |
0 |
0 |
||
(六)其他处理 |
1.申请人无正当理由逾期不补正、行政机关不再处理其政府信息公开申请 |
0 |
0 |
0 |
0 |
0 |
0 |
0 |
|
2.申请人逾期未按收费通知要求缴纳费用、行政机关不再处理其政府信息公开申请 |
0 |
0 |
0 |
0 |
0 |
0 |
0 |
||
3.其他 |
0 |
0 |
0 |
0 |
0 |
0 |
0 |
||
(七)总计 |
2 |
1 |
0 |
0 |
0 |
0 |
3 |
||
四、结转下年度继续办理 |
0 |
0 |
0 |
0 |
0 |
0 |
0 |
四、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情况
2021年,我局未收到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行政诉讼。
行政复议 | 行政诉讼 | |||||||||||||
结果 维持 |
结果 纠正 |
其他 结果 |
尚未 审结 |
总计 | 未经复议直接起诉 | 复议后起诉 | ||||||||
结果维持 | 结果纠正 | 其他结果 | 尚未审结 | 总计 | 结果维持 | 结果纠正 | 其他结果 | 尚未审结 | 总计 |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
我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仍存在尚待提升的地方,如培训教育还不够,公开形式创新还不够。我局下一步将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大培训力度,采用网络教育、集中授课等方式不断提升工作人员专业水平;加大与其他单位的交流沟通,借鉴好的做法与经验。二是积极拓展公开新渠道,加强与媒体的合作力度,充分发挥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作用,向公众做好政府信息的公开和水利信息的宣传。
六、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无。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