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水利局,马尾、仓山、晋安区农林水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和省委、省政府加强水利发展改革的决策部署,利用冬春农闲季节,组织发动社会各方力量,及时修复一批水利水毁工程,做好工程维修养护,持续推进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明年农业春耕生产用水、农村居民饮水安全、水利工程安全度汛奠定坚实基础,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积极践行新时期中央水利工作方针,按照全面深化水利改革、加快补齐补强水利基础设施短板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规划统筹,增加资金投入,规范建设管理,重视运行管护,创新体制机制,广泛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建设,掀起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及水利工程水毁修复高潮,进一步提高我省防灾减灾能力,为我市粮食生产用水、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以及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撑。
二、目标任务及工作重点
2017~2018年度全市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计划完成土石方3734.67万方、混凝土234.64万方,投资9.1243亿元,投劳3536.35万工日,投放机械396.08万台班。新增渠道防渗38.21公里,疏浚河道118.99公里,解决5.97万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完成水库除险加固49座,修复水利水毁工程272处。新建小型水源工程新增供水能力188万立方米,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49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4平方公里,改善灌溉面积7.93万亩,新增、改善除涝面积1.21万亩。
三、实施重点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及水利部、省水利厅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因地制宜,突出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重点,确保各项既定水利建设任务如期完成,特别是要突出解决好今年水旱灾害中暴露的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具体如下:
一是扎实开展水利工程水毁修复工作。充分利用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建设的有利时机,修复水利工程水毁272处。各有关县(市、区)要根据受灾实情情况,抓好恢复重建规划和实施方案编制,倒排工期、节点控制,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期下,限期修复各类水毁灾损水利设施,确保明年春耕用水安全、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和水利工程度汛安全。
二是着力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快推进闽清岭里一般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组织实施好永泰县清凉镇小田村上庄洋等5个小型灌区建设,解决好灌溉用水“最后一公里”,努力扩大灌溉面积。推进节水灌溉工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建设,集中精力建设高标准农田。
三是加快重大水利项目建设。确保今年新开工26个以上重大水利工程。加快推进罗源霍口水库、平潭及闽江口水资源配置工程等在建工程建设,确保年度中央水利投资计划完成90%以上。继续抓好葫芦门水库、马尾天台水库等2座中型水库建设。
四是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组织实施闽清县池园镇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中央投资计划项目,组织实施6个县(市、区)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省级投资计划项目,同时解决国家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16人的饮水困难问题。通过对已建工程进行配套、改造、升级、联网,以及水源保护、水质保障、健全完善工程良性运行体制机制和适当新建部分供水工程等,进一步提高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水质达标率和供水保证率。
五是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考核与监督,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快推进安全生态水系试点项目建设,确保按既定的目标完成建设任务。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34平方公里,加大农村河湖水系综合治理、河道沟渠堰塘清淤整治、水资源保护和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力度。
六是加快贫困地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落实精准扶贫的要求,围绕补齐贫困地区水利基础设施短板,加大贫困地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倾斜支持力度。推进贫困地区重点水土流失治理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燃料补贴政策、探索水电项目资金资产折股量化收益机制、提高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程度等三项水利精准扶贫推进工作。
七是创新和完善农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印发的《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结合当地实际,加快制定完善改革实施方案和年度实施计划,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和用水计量设施建设,推行农业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加大《农田水利条例》宣贯落实力度,推进农田水利法治化。加快推进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运行管护机制创新,落实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主体和责任。加快创新和完善农田水利组织发动、资金投入、建设管理、运行管护等“四项”机制,加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工程运营管理。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冬春水利建设及水利工程水毁修复作为今冬明春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任务抓紧抓好。各县(市)区地要建立和完善行政领导负责制,明确部门分工,加强协调配合,制定和落实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和工作重点,做到计划、项目、责任、质量、时间“五落实”,切实落实激励奖惩措施。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参加冬春水利建设,分片包干、驻村入户、深入一线,身体力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省厅和市局将加强冬春水利建设及水利工程水毁修复的检查督查。
(二)加大资金投入
各县(市)区要积极多方筹资,统筹使用各种水利建设资金,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冬春水利建设及水利工程水毁修复投入新机制。一要增加财政资金投入。今年省、市将继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水利水毁工程修复。各级政府也要加大资金的支持力度,确保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取得实效。二要用好用足政策。各地要对近年各级出台的政策进行梳理,特别是有关加大水利、农田水利投入的政策,要想办法落实到位,加大农田水利投入。三要拓宽筹资渠道。各县(市)区要积极落实农村小型水利公益设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通过引导,调动农民兴修水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农田水利建设。四要严格资金使用管理。要从严管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资金,严格财务制度,加强资金监管,所有资金都要做到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滞留和挪用。
(三)强化建设管理
各县(市)区要根据水利总体规划和今年冬春水利建设及水利工程水毁修复任务,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注重实效。要强化项目管理,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确保工程质量。水利工程水毁修复要应急措施及永久修复相结合,重点项目要有设计,一般项目要有方案,并积极推行“五制”,实行工程化、规范化管理。要认真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建设监理制和招标投标制,把好资金关、材料关、资质关、验收关;要加强施工安全管理,严格实行工程监理制,严防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要大力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提高工程科技含量,更好地发挥工程效益,真正做到建一处,成一处,管好一处,受益一处。同时,要进一步加快乡镇水利工作站能力达标建设,提高服务水利水平。要加快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推进落实《福建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办法(试行)》,完善实施细则,解决好农田水利管理“最后一公里”问题。
(四)形成合力推进
冬春水利建设及水利工程水毁修复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综合系统工程,在当地政府的统筹协调下,各县(市)区水利部门要牵头做好组织实施工作,主动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做好项目对接,细化实施方案。相关部门要抓紧工程立项和投资计划下达、资金调配和监管、建设用地审批等。在整个冬春水利建设期间,水利部门要认真抓好规划、建设和技术指导,及时做好服务。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各司其责做好工作,共同推进冬春水利建设及水利工程水毁修复。
(五)营造良好氛围
注重宣传、营造氛围,是推进冬春水利建设及水利工程水毁修复的必要措施。各县(市)区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简报等各种宣传媒体,大力宣传冬春水利建设及水利工程水毁修复中的新进展、新经验和新典型,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农民群众兴修农田水利的积极性,营造大干冬春水利建设的良好氛围,推动全市冬春水利建设及水利工程水毁修复扎实开展。
四、实施步骤
今冬明春水利建设和水利工程水毁修复工作,计划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计划编制阶段(9月1日-10月8日)
该阶段完成市、县冬春水利建设及水利工程水毁修复计划编制,报省水利厅冬春办,制定全省冬春水利建设及水利工程水毁修复计划及初步工作意见提交研定。
(二)动员部署阶段(10月9日-10月31日)
该阶段完成动员部署工作。拟于11月初召开全省和全市2016-2017年冬春水利建设及水利工程水毁修复工作部署电视电话会议。各县(市)区于11月10日前完成2016-2017年冬春水利建设及水利工程水毁修复部署工作。
(三)全面实施阶段(11月1日-2017年3月31日)
该阶段是冬春水利建设及水利工程水毁修复的关键阶段,各县(市)区要采取措施,全面组织实施冬春水利建设及水利工程水毁修复工作。同时,做好有关宣传工作,把冬春水利建设及水利工程水毁修复不断推向高潮。市局将对各县(市)区进行检查,并将检查情况上报省水利厅冬春办。